我要約束小孩,有沒有比較好的方法?

以上是一位父母問我的問題。以下是給他的回答, 與大家分享:

 

當你要約束小孩,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。

第一個,彼此之間要有一個共識:要講話溝通,而不是用命令的。命令是絕對沒用的。

第二個,規定也是沒有用的。你越是去訂下規則,他越是滑頭;有道是「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」,兩個人搞來搞去,好像捉迷藏一樣。

 

你一定要跟孩子講話。講到兩個人都很穩定了之後,坐下來,告訴他一件事情該怎麼做,同時也要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,優點跟缺點是什麼,然後他能做多少、你願意做多少,兩個人先講好。如果溝通當中存在壓抑的情況,孩子就會反抗。當你跟他講好,他懂你的意思也同意了,兩個人有了約定,之後就可以進行制裁的動作。



譬如說,孩子要出去玩,你希望孩子六點回來吃晚飯。但是他說:「我不想這麼早回來。」

「六點還早?我覺得你不應該這麼晚才回來。」

孩子問:「那你為什麼要我早一點回來?」

「叫你回來還要什麼理由?我跟你講過幾次別太晚回家?再不聽話我就揍你!」像這種講法,當然會有問題嘛。

 

你可以跟他商量,問他的想法。「好,那你自己說,幾點?」你有你的底限,他有他的底限,找到一個兩邊都能接受的,雙方就達成共識。協議好了之後,就有約束力了。

 

在協議之前,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以愛為出發點,而不是以父母的身份去逼他就範。「你是我兒子,你吃我的、穿我的,我當然可以規定你幾點回來,不然你就沒飯吃!」這就是不平等條約。你要跟他講清楚為什麼要這樣,講好之後,兩邊才做一個規定。規定好了之後,就照這個方式去執行。

 

在執行的過程當中,不能因為孩子某次沒做好,就找方式處罰他。你要一次、一次不停地跟他講,讓他改進,不能因為他做不到,你逮到機會就開始罵他個狗血淋頭,這樣就會一直互相傷害。

 

我遇過一個實例。爸爸叫女兒考台大法律系,每次學校考試考不好,爸爸就處罰她。後來女兒也很爭氣,真的讓她考上了。四年之後畢業了,她就跟爸爸說:「你要的台大法律系,我給你唸完了。」然後,她再也不做任何跟法律有關的事。爸爸覺得非常無奈,怎麼會這樣?怎麼女兒的脾氣會硬成這個樣子?只為了一張文憑,摧毀了父女之間的情誼。



這就是做父母的動不動就用處罰、強迫、硬逼的方式,帶來的另一種反效果。父母太強勢的時候,小孩子的心態就會變成:「好吧,那我就忍……」,有時候效果也不是很好,因為你不知道孩子忍耐久了以後,究竟會發生什麼事。

 

所以,最好是彼此有個共識──你喜歡怎樣、我喜歡怎樣、為什麼要這樣,有了那個規定之後,你必須一次又一次的要求,但不是用打、用罵的。不能罵,不能打,還要讓孩子聽話,這就是一門大學問了。

 

沒有一個人喜歡把話重覆講無數次。幾乎每一個跟小孩子翻臉的父母,都會說:「我已經講一百次了,一百次!」一百次算什麼?講一百次講不聽,就跟孩子斷絕關係嗎?當然不是。要一直要求,要一直跟孩子溝通,當然就很麻煩哪。許多父母就是因為怕麻煩,乾脆用打的比較快,用罵的比較直接,用恐嚇的比較有效……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,做父母的人一樣也要進步,否則跟子女之間的相處就會相當痛苦。

 

為什麼現在的親子之間,父母常會以「沒時間講」、「不要跟他講」做為理由?譬如孩子抽菸了,你要他戒煙,很麻煩哪!講好幾年也不太有用,到最後又任由他去,想一想還是覺得不太對,畢竟孩子那麼年輕,是吧?

 

對於孩子,從小就得要求他自律,要讓他知道應對進退、待人處世與養身之道。爸媽自己得身體力行,身教、言教都要注意。如果沒有教好的話,到最後孩子長大了,教不動了,還是得要靠溝通來解決。只不過等到那個時候,父母要付出的代價可就大了。

 

「溝通?那可是一門大學問啊!」沒錯。但我們不需要講的這麼複雜,你最重要的只需要做到一件事──讓他知道你愛他,這樣就可以了。

 

孩子長大了,不必有那麼多的約束,除非他跑去吸毒、賭博或是違法犯紀的事。如果事情不是這樣嚴重,平常在生活、工作、愛情上,都不需要過份地約束他。只要讓他知道你愛他,你支持他,這樣就夠了。

 

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親。你做一件事情,最希望的也不過就是得到父母親的支持。如果爸媽可以支持孩子,孩子就會很開心。如果你要愛小孩,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告訴他:「我支持你。」而對孩子的婚姻,只需要給予「祝福」就行了,沒有更好的方法了。

 

你要知道父母要什麼、小孩要什麼,兩邊都不要搞錯。小孩就是要父母挺他,支持他、信任他、愛他、祝福他。那麼,父母親要的又什麼?就是要孩子有什麼事都跟他們分享,尊重他們、想到他們,父母就喜歡這樣。父母親不怕你打太多電話給他,他也不怕你很囉唆,他不怕跟你秉燭夜談,甚至不怕跟你吵架,父母要的就是孩子跟他講話,不要把他們當成陌生人,無視他們的存在。

 

小孩子該怎樣做,才算對父母好?該怎樣做,才算孝順父母?並不是百依百順,也不是逆來順受,那種態度其實會讓彼此都很不舒服。父母真正需要的,是孩子願意跟他們溝通的心意,讓他有機會瞭解你,知道你要幹什麼、你在那裡、做什麼、想什麼,未來有什麼打算。

 

所以,如果孩子可以給父母個交代,對人生裡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計畫,父母親的態度就會不一樣。如果你什麼事都不跟爸媽講,常常突然就決定要做某件事,父母當然就會不高興。他們會覺得:「我要嘛當冤大頭?你覺得我是傻子?」或是:「你怎麼一點誠意都沒有?你眼裡還有我們這個父母親嗎?」那種感覺就會很疏離,很心寒。



以我跟我媽媽為例。雖然我們有時候會吵架吵得很兇,但是媽媽總是跟我關係很好,原因是我都會跟她講話。當你有跟爸媽溝通的時候,就算吵一吵、罵一罵或是搞冷戰,也不會怎樣。

 

你不要以為父母跟你生氣了,像要刮颱風、火山爆發了,都沒什麼大不了。你就可愛一點回去跟他講話,他一定還是會理你的,就算再不高興,只要你表現的夠誠懇,他們還是會暗爽在心裡,而且一定會雨過天晴。

 

你不必擔心,因為父母就是父母。大不了可能多挖苦個兩三句,評估貶低你一下,只是大部分的人都過不了這一關。只要撐過去,讓爸媽唸個幾句不會怎樣的,過沒多久他就會跟你吃飯,開始關心起你來了。

 

所以,不要擔心跟父母親不能溝通,去找他們講話就是了。有什麼事情就跟爸爸講、跟媽媽講,能講多一點就盡量多講一點,而且是講真話,不要騙來騙去。孩子有時候不敢講,不敢講就講一半,講歪一點,講少一點,到後來親子之間緊密的關係就會鬆掉。你要好好跟他講,誠實地跟面對他們,也誠實地做到你講出來的,這樣大家的關係就會好很多。